股票配资比例 达实智能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等4位高管减持754万股背后:智能物联网赛道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日期:2025-02-22 00:55    点击次数:74

股票配资比例 达实智能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等4位高管减持754万股背后:智能物联网赛道的机遇与挑战

股票配资比例

  2025年2月18日晚间,深圳达实智能(002421)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实智能”)发布公告称,公司部分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计划减持合计不超过754.3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6%。此次减持涉及董事、副总经理程朋胜,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吕枫,董事、副总经理苏俊锋及财务总监黄天朗四位核心管理层成员。

  根据公告披露,程朋胜目前持有公司股份约923万股(占总股本0.44%),吕枫持有918万股(0.43%),苏俊锋持有786万股(0.37%),黄天朗持有390万股(0.18%)。四位高管计划在公告发布后15个交易日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完成减持。按当前股价计算,此次减持涉及的市值约为2874万元。公司强调,减持原因系“偿还债务及家庭资金使用需求”,且股份来源于非公开发行及股权激励授予。

  行业现状:智能物联网需求增长,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智能建筑、智慧园区及智慧医疗等场景的数字化需求,正在推动智能物联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政策层面,国家明确提出加快城市建筑数字化改造及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场景的深度耦合,预计2024年国内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将达5271亿元。达实智能作为国内少数具备自主物联网平台研发能力的企业,其AIoT智能物联网管控平台已在建筑楼宇、轨道交通、医院等场景落地,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的3000多个项目。

  然而,市场主导权仍被欧美企业掌握。以美国江森自控为例,其2023年营收267.93亿美元,而达实智能同期营收仅38亿元。尽管差距悬殊,但国产替代趋势不可忽视。达实智能近年来通过自研AIoT平台V6版本,在设备数据接入、能耗管理等领域实现突破,并在深圳金蝶云大厦等项目完成部署,逐步打破外资在高端楼宇智能化市场的垄断地位。

  技术能力是竞争的关键分水岭。达实智能拥有全球软件能力最高认证CMMI5,并在2024年推出空间智慧屏S10等终端产品,与腾讯企业微信合作优化中小企业管理场景。这些创新虽未直接提升短期利润,但为其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抢占技术制高点提供了支撑。

  竞争痛点:应收账款高悬与利润率承压

  达实智能近年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财务健康度与盈利能力的失衡。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1.46亿元,同比下降21.33%;净利润4798.79万元,降幅达54.83%。尽管签约及中标项目金额同比增长6.88%至31.45亿元,但收入转化滞后导致业绩未能释放。更值得警惕的是应收账款问题:截至2024年9月,应收账款余额16.67亿元,占营收比重77.68%,且近三年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攀升。这一指标不仅挤占现金流,也加剧了坏账风险。

  利润率低迷是另一大硬伤。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3.89%,2024年通过成本管控提升至27.45%,但与外资巨头相比仍存差距。智能物联网行业的技术服务属性本应带来高附加值,但达实智能的业务结构仍偏向硬件集成,导致利润率接近中低端制造业水平。例如,其核心产品空间智慧屏S10虽整合门禁、考勤等功能,但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压力难以传导至利润端。

  订单质量与交付效率的平衡难题进一步制约发展。公司为降低回款风险,对付款条件苛刻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虽规避了部分风险,但也导致2023年签约订单金额同比下滑34.43%。如何在扩张市场份额与保障现金流之间取得平衡,仍是管理层亟需解决的课题。

  未来挑战: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的双重压力

  技术升级是达实智能维持竞争力的核心路径。公司虽未涉足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但在AIoT平台研发上持续投入。2024年发布的AIoT平台V6版本,通过AI算法优化冷站系统能效比,已为部分客户节省20%以上运维成本。然而,国际竞争对手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底层技术上仍具优势。例如,霍尼韦尔的楼宇管理系统可实现跨区域联动控制,而达实智能的平台尚未完全覆盖复杂场景的数据协同需求。

  市场拓展需突破区域与行业壁垒。达实智能当前业务集中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华东地区,2024年签约的联影医疗武汉基地、深圳地铁3号线等项目显示其向华中及基础设施领域延伸的意图。但智慧医疗、轨道交通等领域客户对系统稳定性要求极高,公司需进一步验证大规模项目交付能力。此外,与华为等生态伙伴的合作虽有助于开拓海外市场(如2024年参与沙特LEP科技展),但国际业务占比不足5%,全球化布局尚处起步阶段。

  政策与行业标准的变化亦带来不确定性。智慧建筑领域的数据安全、能效标准逐步收紧,要求企业同步升级技术合规性。达实智能虽通过鸿蒙系统认证,但在国产信创生态中的渗透率仍需提升。若无法快速响应政策变化,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蚕食的风险。

  达实智能的高管减持事件股票配资比例,折射出智能物联网行业在高速增长期的复杂生态:技术突破带来国产替代机遇,但财务健康、盈利能力和全球化能力仍是本土企业必须跨越的门槛。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决定其能否从“追随者”蜕变为“引领者”的关键。